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瘢痕疙瘩>皮肤癌的临床表现

皮肤癌的临床表现

时间:2010年06月14日点击数:发布来源:北京京城皮肤医院

今日坐诊专家:殷致宇吴大卫庄逢康  门诊时间:8:00—17:00(无假日医院)预约

皮肤癌一般可分为基底*癌、鳞形*癌、皮肤原位癌、乳腺外Paget病。根据其特点我们具体讲述以下他们各自的临床表现。

(1)基底*癌

好发于50~60岁,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好发于表皮菲薄富有皮脂腺及经常受阳光照射的暴露部位,如鼻翼、内外眦、额、颞、颈等处,发生在躯干者占10 左右。基底*癌早期为淡黄色或粉红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结,表面光滑,伴毛细血管扩张,质地硬,常无疼痛或压痛。如病灶位于较深面者,经过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后,其表面出现鳞片状脱屑,之后反复结痂、脱屑,表面出现糜烂、渗血。当病灶继续增大时,其中央形成一表浅性溃疡,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部分基底*癌伴有黑色素沉着,此小点色素播散于病灶内并彼此融合呈棕色、黑色或蓝色,称为色素性基底*癌,易与恶性黑素瘤相混淆。但根据其病程长、发展缓慢,常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特点,可与黑素瘤作鉴别。临床上难以区别时应作活检予以确诊。另一方面一种比较少见的硬斑病样基底*癌,呈光滑的纤维斑样病变,酷似疤痕组织,此表面并无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或隆起等改变,但边界很不清楚;病灶于躯干者多于头颈部,常于确诊时已广泛浸润,所幸者此型非常少见。基底*癌发展缓慢,主要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发生于鼻翼、耳廓的基底*癌可浸润、破坏软骨,发生在头皮者可腐蚀颅骨累及硬脑膜。虽然Domarus等曾报道过因此病而发生转移死亡的病例,但一般基底*癌不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转移者实属罕见。

(2)鳞形*癌

早期鳞形*癌与基底*癌相似,一般为红斑样皮损,伴有不同程度的鳞形脱屑和痂皮形成,临床上常难以鉴别。但鳞形*癌常在老年性角化过度、慢性溃疡及烧伤疤痕等病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色、坚硬、高出皮面的结节;当其表面角化层脱落后可愈合结痂,但不久痂皮脱落而现糜烂面,伴有渗液、渗血,起初糜烂面可愈合结痂,但不久痂皮脱落而再向深部浸润时则形成边缘略隆起的溃疡,基底高低不平,呈红色颗粒状,常伴有坏死组织及肉芽样增生,肿瘤质脆,有继发性感染时常伴有恶臭的分泌物。部分鳞形*癌生长迅速而突出于皮面,呈典型的菜花样块物。部分则呈蕈样隆起或状突起,表面无溃疡形成,称乳头型鳞形*癌。与基底*癌相比,鳞形*癌发展较快,且易转移至区域淋巴结,其转移率随病灶部位而异,头面部鳞形*癌转移至耳前、耳后及颈淋巴结者占5 左右,发生于手背者滑车淋巴结的转移率约为20 ,位于下肢者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率为33 左右;发生血道转移者罕见,肺为较常见的转移部位。

(3)皮肤原位癌

Bowen 于1912年首先描述此病,故又称Bowen病。有学者报道,本病好发于60~70岁,男女之比为0.8~1.2:1,部位以头颈部较多见,占44 ~54 。亦可发生于手、躯干、臀部、肛门及生殖道粘膜、口腔粘膜及甲床等处。发生在受阳光照射的暴露部位者约占72 ,多为单发,亦可有2~3个病灶,表现为淡红色或暗红色稍隆起的皮损,表面有许多脱屑及痂皮,病灶逐渐扩大呈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环状丘疹,覆以棕色或灰色厚痂,不易脱落,若强行剥离,则显露出细颗粒状或细乳头状湿润面,局部有轻微刺痛感。病程发展缓慢,可持续5~35年不等,很少发生溃疡,有20 ~30 可演变成浸润癌,约20 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皮肤原位癌合并有其他器官癌瘤者则预后较差。

(4)乳腺外Paget病

1895年Paget 描述了此病及乳晕湿疹样癌,故名之。因本病系大汗腺癌向表皮内播散所致,故好发于肛周、会阴、外生殖器和腋窝等大汗腺发达的部位。病灶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与乳腺Paget病相似,病灶边界清楚,直径大小自0.5~10cm不等,呈褐色或淡褐色,中央潮红、糜烂、其表面覆以少许鳞屑或痂皮。发生于肛周及会阴部者可呈疣状或呈乳头状瘤样突起,患者常感局部瘙痒、刺痛或灼痛,溃破后可并发出血。此病发展缓慢,可局限于局部数年,但亦可发展为浸润性腺癌而导致致命的转移。手术切除后容易发生局部复发,其达31 ~61 。

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皮肤癌,一旦发现异样,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确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长期治疗。

患者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