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猪囊虫病>脑囊虫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脑囊虫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时间:2010年08月09日点击数:发布来源:北京京城皮肤医院

今日坐诊专家:殷致宇吴大卫庄逢康  门诊时间:8:00—17:00(无假日医院)预约

脑囊虫病的发生是由于脑部被囊虫寄生所导致的,囊虫引发病变的发病机制通常为:脑囊虫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1.囊虫对其周围的脑组织不断进行压迫与破坏;

2.由于一种蛋白所导致的脑组织的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

3.由于囊虫的存在使得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导致颅内压增高。

当内存侵入脑部后通常会出现如下的病理变化

早期:可发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囊尾蚴,其头节约小米大小,囊虫内有透明的液体,其周围脑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是中性多核粒*和嗜酸性粒*浸润及胶原纤维,距其稍远部位还会出现血管的增生、水肿现象,以及由单个的核*浸润在血管周围。

后期:随着囊虫壁的增厚囊虫会死亡并液化成混浊的液体,其周围出现慢性的炎性改变,随后就会出现纤维结节或者该花的现象。寄生于脑室内的囊虫可导致局部脉络膜炎的发生,而颅底的囊虫则可导致蛛网膜炎

<特别推荐>

1.玻璃体囊虫病的症状及诊断依据

2.眼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