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莱姆病>莱姆病发病原因

莱姆病发病原因

时间:2012年01月29日点击数:发布来源:北京京城皮肤医院

今日坐诊专家:殷致宇吴大卫庄逢康  门诊时间:8:00—17:00(无假日医院)预约

莱姆病发病原因?莱姆病的病原体在1982年由Burgdorferi和Barbour等首先证实是一种新种疏螺旋体,称为伯氏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简称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是一种单*疏松盘绕的左旋螺旋体,长10~40μm,宽0.2~0.3μm,有3~7个疏松和不规则的螺旋,两端稍尖,是包柔螺旋体属中菌体较长而直径较窄的一种。运动活泼,可有扭转、翻滚、抖动等多种方式。革兰染色阴性,吉姆萨或瑞氏染色呈淡红的蓝色,Eosin Thiazin染色呈青紫色到浅紫色,镀银染色能使螺旋体着色良好。电镜下可见外膜和鞭毛(7~12根不等),鞭毛位于外膜与原生质之间,故又称内鞭毛(endoflagellum),与运动有关。在微需氧条件下,30~34℃在BSK-Ⅱ(Barbour Stoenner Killy-Ⅱ)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生长缓慢,一般需2~5周才可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查到。该螺旋体有鞭毛与外膜两种抗原性蛋白:①鞭毛蛋白(flagellin),分子量为41×103,编码*于染色体上,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原性,较早致机体产生特异性IgM抗体,其高峰滴度常在感染后6~8周,以后下降;②外膜由脂蛋白微粒组成,具有抗原性的外膜表面蛋白有OspA(outer surface protein A,分子量为31×103~32×103),OspB(分子量为34×103~36×103)及OspC(体外培养不表达,分子量为21×103),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IgG和Iga抗体,从感染后2~3个月开始,滴度逐渐增加,并可保持多年。外膜蛋白在疾病过程中可发生抗原性变异。

长期来认为莱姆病的病原体只有伯氏疏螺旋体一个种,近来依据5S-23SrRNA*间隔区MseI限制性片段,结合DNA-DNA杂交同源性分析了各地分离的莱姆病菌株,至少有10个*种(genospecies),其中可以引起莱姆病的至少有三个*种:①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以 、欧洲为主;②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以欧洲和日本为主;③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afzelii),亦从欧洲和日本分离出。我国分离的大部分菌株的蛋白图谱更接近于欧洲菌株,以伽氏和阿弗西尼疏螺旋体占优势。

莱姆病螺旋体在潮湿及低温情况下抵抗力较强,但对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均能使其灭活。

      

以上就是北京京城皮肤医院的简单介绍通过上面的了解相信您一定也有所收获,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相关的疑问可以预约北京京城皮肤医院线专家或拨打预约电话010-64888999,专家会给您满意的服务。

北京京城皮肤医院温馨提醒:如果您是皮肤病患者应尽早治疗,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院去治疗,北京京城皮肤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北京市一家专科皮肤病医院、也是医疗业公认较好的皮肤病医院、也是较大的皮肤病连锁医院。

北京京城皮肤医院全体员工祝您身体健康!

---------推荐阅读---------

莱姆病怎么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莱姆病的药物有哪些

莱姆病对关节部位造成的影响分析

 

 

患者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380号